各二级学院:
为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,保障学校教学质量,教务处于第13-14教学周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,现将调查结果通报如下:
一、基本情况
1.全校现全日制本、专科在校生共13680人,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法,共发放问卷4000份,回收有效问卷3745份,答卷率94.95%。
2.各二级学院积极宣传组织,在校学生认真配合,保证了问卷调查工作顺利进行。
二、调查统计
本次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为:满意率为40.5%,较满意率为36.26%,合计76.76%(表一、表二)
表一 在校学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总表
序号 |
调查项目 |
满意 (人数) |
较满意 (人数) |
一般 (人数) |
不满意 (人数) |
单项满意率(%) |
1 |
你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|
1627 |
1399 |
651 |
68 |
80.80% |
2 |
你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|
1459 |
1361 |
810 |
115 |
75.30% |
|
|
|
|
|
|
|
3 |
你对本专业选用的教材质量 |
1398 |
1441 |
805 |
101 |
75.81% |
4 |
你对本专业可利用的图书资料 |
1550 |
1306 |
774 |
115 |
76.26% |
5 |
你对本专业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|
1738 |
1349 |
588 |
70 |
82.43% |
6 |
你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情况 |
1796 |
1281 |
607 |
61 |
82.16% |
7 |
你对教师与学生沟通程度 |
1560 |
1365 |
751 |
69 |
78.10% |
8 |
你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气情况 |
1298 |
1429 |
888 |
130 |
72.82% |
9 |
你对本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|
1532 |
1398 |
711 |
104 |
78.24% |
10 |
你对本专业教师开展课后学习指导情况 |
1483 |
1358 |
809 |
95 |
75.86% |
11 |
你对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管理和服务 |
1511 |
1321 |
809 |
104 |
75.62% |
12 |
你对本专业可利用的实验室、实习(实训)设备和基地的条件 |
1530 |
1280 |
756 |
179 |
75.03% |
13 |
你对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安排 |
1461 |
1300 |
858 |
126 |
73.72% |
14 |
你对本专业的实验、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效果 |
1455 |
1315 |
839 |
136 |
73.97% |
15 |
你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|
1468 |
1413 |
785 |
79 |
76.93% |
16 |
你对学校公选课的开课情况 |
1450 |
1343 |
786 |
166 |
74.58% |
17 |
你对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|
1569 |
1300 |
759 |
117 |
76.61% |
18 |
你对专业教师对专业情况的详细介绍(低年级)或指导就业(高年级)情况 |
1499 |
1391 |
757 |
98 |
77.17% |
19 |
你对学校的学术氛围的满意度 |
1394 |
1387 |
820 |
144 |
74.26% |
20 |
你对本专业教学质量总体评价 |
1559 |
1420 |
693 |
73 |
79.55% |
合计 |
40.5% |
36.26% |
20.37% |
2.87% |
|
表二 近两年在校生对教学满意度比较
年份 |
满意 |
较满意 |
一般 |
不满意 |
其中满意及 较满意率 |
2014年 |
37.9% |
35.2% |
24.0% |
2.9% |
73.1% |
2015年 |
40.5% |
36.26% |
20.37% |
2.87% |
76.76% |
三、调查分析
从表一、表二可以看出,在校学生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、对专业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、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情况等满意度较高;对专业可利用的实验室、实习(实训)设备和基地的条件、对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安排、对本专业的实验、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效果、对学校公选课的开课情况、对学校的学术氛围及学生的学习风气情况的满意度相对较低。
比较2014、2015年在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调查,学生满意率不断提升,说明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、教学条件不断改善、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,学生对我校教学工作认可度逐年提高。
四、建议措施
1.继续加强实验室、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建设,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管理制度,提高利用率。
2.各二级学院应根据专业特点,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,加强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建设,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扶持力度,提高项目质量,扩大学生参与面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。
3.了解学生兴趣需求,利用多种途径,增加公选课开课门类,加强公选课师资力量的配备。
4.积极开展课外学术活动,通过举办学术讲座、大学生学科竞赛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,加强指导,提高学生科研训练水平。
5.通过专业认知教育、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方式,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,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技能竞赛,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,促进学风建设。
教务处
2015年11月12日